蘇格拉底教學法與如今的教學方法的比較

時間 2022-04-27 02:26:37

1樓:風清靈影

說到蘇格拉底教學法和實踐教學,不能不提教科書的問題。很多英美國家的教學中,老師從來不用標準教科書,都是靠自己收集的資料講課的,很多是列印稿,每年還在不停的修改增加,有的老師甚至不考慮出版,就是為了方便增加新東西。在蘇格拉底式的案例法教學中,教科書其實沒什麼用處。

現實中,美國教學的風格也是如此。電影《律政俏佳人》學生們自我介紹,除了學位,一定要說是自己的社會實踐經歷,表示自己不是個書呆子。美國法學院的課堂教學,也是以討論案例為主。

女主角的第一堂課,老師一上來就發問案例,結果毫無準備的她被轟出課堂,後來有學長幫忙,才知道法學院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蘇格拉底教學法。到了二年級,老師已經帶著優秀的學生到自己的律師事務所實習了。

最後真刀真槍的上法庭。這才是培養律師的辦法。

你看一下電影《律政俏佳人》就明白了!

我們的文理分科早在高中就開始了,高考本身就是一次知識結構的大破壞。大學更是變本加厲,各個專業的學生安于自己的小天地,很少在老師的幫助下趟過知識的大海。這樣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不是人才,是磚頭。

美國是乙隻獅子帶著一群綿羊,中國是乙隻綿羊帶著一群獅子,國際競爭中將會怎樣?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正規化,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領導崗位,這種知識上的缺陷,也就越來越成問題。給理科生推薦文科讀物還算容易,給文科生推薦理科讀物,真是千難萬難。很多文科生對科學都麻木了,一看到就遠遠的躲開,這遲早會出事的。

最高領導人可以不關注細節,但對科學前沿一定要有基本的敏感度。比如當年的曼哈頓工程。如果羅斯福對原子物理一無所知,讓希特拉搶先製造出原子彈,二戰的結果將會怎樣

有人說,我又不當****,只是個普通小文科,原子物理與我何干?統治者不僅僅是****,你從老爸手裡接過乙個做皮鞋的小工廠,20個工人、兩個技術員,也是這個工廠中小小的統治者。假如現在老爸供你讀了四年法學院,除了背一肚子法條之外什麼都不知道,連皮革有幾種都分不清,這個班,你怎麼接?

就算是你專門做律師,打官司就是打證據,各種屍體檢驗、傷情鑑定、化驗報告、精神鑑定,裡面花樣多的很,只懂法條的律師,能做好嗎?

2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經常和人辯論。辯論中他通過問答形式使對方糾正、放棄原來的錯誤觀念並幫助人產生新思想。請看乙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

學生:蘇格拉底,請問什麼是善行?

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

學生:是惡行

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這是惡行嗎?

學生:是善行。

蘇格拉底:你說對朋友行騙是惡行,可是,在戰爭中,軍隊的統帥為了鼓舞士氣,對士兵說,援軍就要到了。但實際上並無援軍,這種欺騙是惡行嗎?

學生:這是善行。

什麼是蘇格拉底教學方法

3樓:你是巨大的海洋

蘇格拉底教學方法是:蘇格拉底在教學生獲得某種概念時,不是把這種概念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錯了,他也不直接糾正,而是提出另外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它為啟發式教學奠定了基礎。

蘇格拉底教學方法又叫「產婆術」和「蘇格拉底方法」。他母親是產婆,他藉此比喻他的教學方法。他母親的產婆術是為嬰兒接生,而他的「產婆術」教學法則是為思想接生,是要引導人們產生正確的思想。

「蘇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終是以師生問答的形式進行的,所以又叫「問答法」。

4樓:倩

蘇格拉底說:「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也不知道。」「我象乙隻獵犬一樣追尋真理的足跡。

」為了追求真理,蘇格拉底不顧自己的利益、職業和家庭,他是個哲學的殉道者。他曾自問:什麼是哲學?

他自答: 「認識你自己!」

蘇格拉底被處死前,朋友悲傷地說:我親愛的蘇格拉底,我是多麼不希望你被如此不公正的處死啊!蘇格拉底平靜地說:朋友,難道你希望看到我被公正的處死嗎?

《西方哲學史》蘇格拉底篇中,有這樣的文字:蘇格拉底不想人們只是重複那些他們聽到的卻不經過消化的東西。在蘇格拉底富有挑戰性的助產術的引導下,談話的目的是讓被問者形成屬於自己的個人知識。

這個「乙個人身上體現的個人知識」的觀點,對教學法很重要。教師必須考慮教授的內容。而對於文學或哲學而言,學習這些學科的目的不僅是學習著作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去洞察不同著作所呈現的生活和世界觀。

因此有兩種極端的教學法就不適用這些學科「

1、權威主義方法,這種方法把學生看作由教師塑造的黏土。教師捏的越緊,塑造出來的學生越好!但這種方法既不能提供學生可以親身體會的知識,也無法提供反思的視角。

2、自由主義的方法,這種方法把學生看作一棵樹--教師給它澆水和營養,但不干涉它的成長。然而人靠自身無法讓2000年的文化傳統「生長」進他們身上。

剩下的就是蘇格拉底的教學法了:對話,進行共同的哲學思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和教師都進行著學習,其辦法是「通過討論而探索」,探索到乙個問題的更深的洞見。討論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這樣就能獲得乙個學生能夠親身體會的反思性洞見。

這一洞見不是「敲打」或「設計」出來的。它也不會自動產生出來。洞見是通過關於乙個問題的對話而獲得的。

說服和信服之間的區別也使我們把真實和虛假的權威區分開。享有真正權威的人有最好的見識,並能以自由、相互反思的方式使人信服。我們假設所有參與討論著都能平等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

相反,只通過修辭術或其他外在手段說服他人的人,是虛假權威者。

---《西方哲學史--第二章》

5樓:由乎是

又稱問答法,也稱產婆術。這種問答分為三步,第一步稱為蘇格拉底諷刺,他認為這是使人變得聰明的乙個必要步驟,因為除非乙個人很謙遜「自知其無知」,否則他不可能學到真知。第二步叫定義,在問答中經過反覆詰難和歸納,從而得出明確的定義和概念。

第三步叫助產術,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思索,自己得出結論,正如蘇格拉底自己所說,他雖無知,卻能幫助別人獲得知識,正如他的母親是乙個助產婆一樣,雖年老不能生育,但能接生,能夠催育新的生命

6樓:匿名使用者

蘇格拉底以使用問答式談話教學法聞名。

記得柏拉圖寫他的一段對話,大意是他直接問了旁人乙個關於數學的問題,那人對答不上來,但蘇格拉底又問了他一些他日常生活中他所知道的事情,最後被問的那人從中理解自己知道了答案,但蘇格拉底說自己並沒有告訴他答案,因為他意識裡以有能得到答案的知識,應為他問的也都是他日常生活他自己所知道的事情然後知道了。然後另乙個人就問:那這答案是早以在他意識中有的還是你灌輸的呢?

他的教學大多都是這一類形式。

我覺得他的教學方法是引導和連線人們分段的記憶。因為真,善,美是已經確定的,而向後討論的答案也是跟著前而者發展,這時候人是知道自己分辨答案的對錯的。主要在與答案之前的討論過程。

7樓:譚銘庭

反詰,通過不斷的尋找回答者的漏洞,進而提出新的問題,最終從回答者自己的口中推出矛盾對立的結論來,從而使回答者陷入困境,最終的目的不是要難道對方,而是要引出現象背後更為隱蔽的結論來

蘇格拉底是哪個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

8樓:匿名使用者

不對哦,蘇格拉底生活的時期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教學理論

9樓:來自思溪冰雪聰明的李逍遙

就喜歡跟人聊天那個嗎?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什麼都不懂的人,一直在學習的人

孔子和蘇格拉底在教育上的異同點

10樓:冬日暖陽佳

孔子與蘇格拉底是生活在西元前三世紀至西元前四世紀的世界文化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還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有「萬世師表」之稱。蘇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並稱為「希臘三賢」。

他被後人廣泛認為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儘管二人分屬於東西兩個世界,但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在教學方法、教學物件、教學目的上都有相似與相通之處,這是值得**與研究的。

雖然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在某些領域二者的區別也是顯而易見的。例如:第

一、孔子使用的教材是「六藝」,所教的是「文、行、忠、信」。這些內容都是入世之學,都是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如對於《詩》的應用,他說:

「不學《詩》,無以言」,「頌《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等等。這些均把學《詩》看成了從事外交工作的必修內容。蘇格拉底教授的主要是邏輯推理和辯證法,其後學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便是有所側重地學習它們,乙個走進了理想國,乙個構畫了包羅永珍的世界圖景。

邏輯推理和辯證法都是一種理性的存在,他們都十分重視理性。如亞里斯多德便非常重視用理性來指導生活,他認為:「擁有財富確實是人間樂事,但是僅僅擁有財富,還不算是最優良的生活,最優良的生活是理性指導下的快樂。

」⑥第二、孔子輕視婦女,他說:「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由此可見,孔子對婦女確有偏見,自然也無法將其劃入教育物件行列。

而蘇格拉底則十分尊重婦女。在《會飲篇》中,與蘇格拉底對話的女子第俄提瑪「對愛情問題,對許多其他問題,都有真知卓見」。而且,蘇格拉底經常講到傳達神明旨意的德爾福的女祭司的預言,還說在紡織方面婦女懂得怎樣紡織,所以統治著男人。

另外,他還教育兒子要尊敬自己的母親。由此可見矣!

孔子與蘇格拉底教育思想雖然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直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它們所散發出來的智慧型之光。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