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獨到而有效的讀書方法是什麼?兩條

時間 2022-08-03 18:17:06

1樓:呼阿優

一、鄭板橋的「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二、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裡,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

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為書籍豐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遊。人的精力,不能夠全部收取看盡。

只要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行。

擴充套件資料

常見讀書方法:3、通讀:即從頭到尾通覽一遍,意在讀懂,讀通,了解全貌,以求乙個完整的印象,取得「鳥瞰全景」的效果。

4、速讀:這是一種快速讀書的方法,即陶淵明提倡的「好讀書,不求甚解」。可以採取"掃瞄法」,一目十行,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只了解文章大意即可。

這種方法可以加快閱讀速度,擴大閱讀量,適用於閱讀同類的書籍或參考書等。

5、寫讀: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俗語也有「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之說。

讀書與作摘錄、記心得、寫文章結合起來,手腦共用,不僅能積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寫作水平,並且能增強閱讀能力,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技巧。

2樓:蘭蘭時尚店

答--您想要問什麼?名人是大家對其而欣賞的,這是因為名人就自己的獨道的做法和有效的成果。所以,人們認為的名人就是普通人之一。

名人對讀書有許多獨到的看法,你知道的有那些?請選擇兩條寫下來。

3樓:倆寶媽媽

書有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4樓:柚邊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蒲松齡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 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乙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余秋雨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讀書是易事,思索是難事,但兩者缺一,便全無用處——富蘭克林

名人的讀書方法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一、諸葛亮的「觀其大

略」讀書法

諸葛亮隱居荊州隆中之時,與穎州石廣元、徐庶、汝南孟公威是好友,並一起拜師遊學。其他三人

讀書學習「務於精熟」。諸葛亮讀書卻與諸生不同,他他沒有鑽進書堆,死記硬背,而是泛讀大

概,擷取精華。

二、陶淵明的「會意」讀書法

晉代文學家陶淵明在《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陶淵明讀書時注意抓住重點,去繁就簡和獨立思考。

三、蘇軾的「八面受敵」讀書法

蘇軾在他的《又答王庠書》裡,介紹了他首創並實踐的一種讀書方法。他說:「書富如入海,百貨

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並取,但得其所欲求者爾。故願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意為書籍

豐富地如同在海洋中遨遊。人的精力,不能夠全部收取看盡。只要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書就行。

四、鄭板橋的「精當」讀書法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的「求精求當」讀書法中的「求精」,是讀書要有選擇,選好書,讀精品;「求

當」就是恰到好處,要適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五、錢鍾書的筆記讀書法

錢鍾書先生淵博、古文功底之深厚、著述中引用之廣博。常人所不知的是,錢鍾書的博學,不僅與

他的天才有關,更與他的勤奮有關。據錢鍾書夫人楊絳回憶,錢鍾書做筆記的習慣是在牛津大學圖

書館讀書時養成的,歷時十餘年的時間。

6樓:打娘胎裡喜歡你

如下:1、老舍的「印象」法:

老舍說:「我讀書似乎只要求一點靈感。『印象甚佳』便是好書,我沒功夫去細細分析它……。

『印象甚佳』有時候並不是全書的,而是書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為這一段使我對全書有了好感;其實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壞了全體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歡兩天的,我就感謝不盡。」

2、馬克思的「針對性」法

3、楊振寧的「滲透」讀書法:

楊振寧教授認為:既然知識是互相滲透和擴充套件的,掌握知識的方法也應該與此相適應。當我們專心學習一門課程或潛心鑽研乙個課題時,如果有意識地把智慧型的觸角伸向鄰近的知識領域,必然別有一番意境。

在那些熟悉的知識鏈條中的一環,則很有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新發現。對於那些相關專業的書籍,如果時間和精力允許,不妨拿來讀一讀,暫弄不懂也沒關係,一些有價值的啟示,也許正產生於半通之中。採用滲透性學習方法,會使我們的視野開闊,思路活躍,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

4、白壽彝的「研讀」法:

著名史學家白壽彝認為,「讀書之讀,似應理解為書法家讀貼讀碑之讀,畫家讀畫之讀,而不是一般的閱覽或誦習。」

馮亦代說:「我在看書時,每逢看到好處,不免自己的身心也進入書中的『角色』。好像演員在舞台上演戲,演到好處,不由得為所飾劇中人的『角色』左右」。

5、余秋雨的「畏友」讀書法:

散文家余秋雨提出:「應該著力尋找高於自己的『畏友』,使閱讀成為一種既親切又需花費不少腦力的進取性活動。儘量減少與自己巳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閱讀層面,樂於接受好書對自己的塑造。

我們的書架裡可能有各種不同等級的書,適於選作精讀物件的,不應是那些我們可以俯視、平視的書,而應該是我們需要仰視的書。」

7樓:匿名使用者

1.***的讀書法

***畢生珍惜時間,博覽群書.其中「三復四溫」式閱讀和「不動筆墨不讀書」是他主要的讀書方法.他在青年時期就熟讀了《史記》、《漢書》等古籍,並且不斷地重溫;就是到了晚年,對他喜愛的同一本史書,也是反覆研讀,並有讀過一遍書在封面劃上乙個圈作記號的習慣,所以,在他讀過的許多書籍中,均留下了他讀過二遍、三遍的圈記.

***在青年時代讀書時即有「讀得多,想得多,寫得多,問得多」的習慣.他的寫作多表現在作內容摘錄,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符號,作批註以及寫讀書日記、在原書上改錯糾謬.

2.魯迅的讀書法

魯迅在博覽群籍的基礎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讀書方法.一是泛覽,他提倡博採眾家,取其所長,主張在消閒的時候,要「隨便翻翻」.二是硬看.

對較難懂的必讀書,硬著頭皮讀下去,直到讀懂鑽透為止.三是專精.他提倡以「泛覽」為基礎,然後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門或幾門,深入地研究下去.

否則,讀書雖多,終究還是一事無成.四是活讀.魯迅主張讀書要獨立思考,注意觀察並重視實踐.

他說:「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他還主張用「自己的眼睛去讀世間這一部活書」.

五是參讀.魯迅讀書不但讀選本,還參讀作者傳記、專集,以便了解其所處的時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3.蘇步青的讀書法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主張讀書要多讀、精讀、他讀書時,第一遍一般先讀個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這樣來讀《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的.他最喜歡《聊齋》,不知反覆讀了多少遍.

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無處查,他就讀下去再說,以後再讀就逐步加深理解.蘇步青讀數學書也是這樣的,他總是邊讀邊想,邊做習題,到讀最後一遍,題目全部做完.他認為,讀書不必太多,要讀的精,要讀到你知道這本書的優點、缺點和錯誤了,這才算讀好、讀精了.

4.華羅庚的讀書法

華羅庚是靠刻苦自學成長的數學家,他的讀書方法有獨到之處.

用慢功夫打基礎.華羅庚初中畢業後自學高中內容,先用慢功夫打好基礎,再逐步加快進度,他用五六年的時間才自學完高中內容.由於學得紮實,到清華大學沒多久,他就聽起了研究主課程.

「厚薄」法.華羅庚把讀書過程歸結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兩個階段.當你對書的內容真正有了透徹的了解,抓住了全書的要點,掌握了全書的精神實質後,讀書就由厚變薄了,愈是懂得透徹,就愈有薄的感覺.

如果在讀書過程中,你對各章節又作深入的**,在每頁上加添註解,補充參考資料,那麼,書又會愈讀愈厚.因此,讀書就是由厚到薄,又由薄到厚的雙向過程.

推想法.一本書拿到手後,華羅庚先對著書名思考片刻,然後開始閉目推想:這個題目如果自己來做,該怎麼做.

待一切全部想好後,再開始閱讀.凡是已經知曉的內容,很快瀏覽而過,專門去讀書中那些新的獨到的觀點,這樣,華羅庚博採眾長,得益很多.

5.王梓坤的讀書法

數學家王梓坤的讀書方法也很有風格.一是抄讀法.王梓坤上中學時,做完功課一有時間,便光顧圖書館.

好書借了實在捨不得還,但買不到也買不起,他便下決心動手抄書.抄,他認為總還是抄得起的.他先後抄過林語堂寫的《高階英文法》,抄過英文的《英文大全》,還抄過《孫子兵法》,這本書愛不釋手,則一口氣抄兩份.

王梓坤認為,人們只知抄書之苦,未知抄書之益,抄完毫未俱見,一覽無餘,勝讀十遍.二是慢中求快法.他認為,一本書的前一兩章通常是全書的關鍵,因為每門學科都有特定的研究物件,有專門的術語和符號,如平面幾何研究三角形、圓及其他圖形的性質,初等代數則主要研究代數運算.

因此,耐心地學好前一兩章,初步掌握這門學科的思想方法,這樣讀下去才會有興趣.他拿到一本書後,開始總是讀得很慢,邊讀邊做筆記,做習題,想一想,算一算,細細閱讀,認真理會,先慢後快,慢中求快.

8樓:點點星光帶晨風

1、資訊式閱讀法

這類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了解情況。我們閱讀報紙、廣告、說明書等屬於這種閱讀方法。對於大多數這類資料,讀者應該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讀法,眼睛像電子掃瞄一樣地在文字間快速瀏覽,及時捕捉自己所需的內容,捨棄無關的部分。

2、文學作品閱讀法

文學作品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修辭和韻律上的意義。因此閱讀時應該非常緩慢,自己能聽到其中每乙個詞的聲音,如果嘴唇沒動,只是因為偷懶。

3、經典著作閱讀法

這種方法用來閱讀哲學、經濟、軍事和古典著作。閱讀這些著作要像讀文學作品一樣的慢,但讀者的眼睛經常離開書本,對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細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從而理解其中的深奧的哲理。

4、麻醉性的閱讀法

這種閱讀只是為了消遣。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樣使讀者忘卻了自己的存在,飄飄然於無限的幻想之中。這類讀者一般對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不感興趣,把自己完全置身於書本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