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嘴白鷺是保護動物嗎,白鷺是幾級保護動物

時間 2022-12-05 13:55:48

1樓:國家林業和草原局

中國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於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每年4月和11月進行春秋兩季的遷徙活動。

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時候,它輕輕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著水裡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地用長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將食物準確地啄到嘴裡。

有時也常佇立於水邊,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

形態特徵:

黃嘴白鷺也叫白老、唐白鷺等,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厘公尺,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

它披著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厘公尺,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

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在胸部、腰側和大腿的基部,還生有一種特殊的羽毛,成為粉,能不停地生長,先端不斷地破碎為粉粒狀,就像滑石粉一樣可以將黏附在體羽上的魚類黏液等汙物清除掉,起著清潔羽毛的作用。

冬季嘴變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黃色,眼先為黃綠色,腳也是黃綠色,背部、肩部和前頸的蓑狀飾羽也統統消失了。

生活習性:

黃嘴白鷺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澤地帶。單獨、成對或整合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

白天多飛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鹽田和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晚上則飛到近岸的山林裡休息。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駝背狀,長時間呆立不動,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飛行時頭往**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

2樓:坐著烏龜去游泳

黃嘴白鷺(又名:白老),鷺科白鷺屬水禽。其已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也是中國二級保護動物。

其為中型涉禽,體長46~65厘公尺,體重320~650克;雌雄羽色相似,通體白色;身體纖瘦而修長;虹膜淡黃色,腿黑色。黃嘴白鷺喜棲息於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主要以魚、蝦和蛙等為食。其具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及遷徙的習性。

黃嘴白鷺主要繁殖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朝鮮、南韓和中國的東部地區,越冬地主要在菲律賓、馬來半島、新加坡、蘇門答臘和越南等地。

動物保護

1976年,中國鳥類學家鄭作新報道,黃嘴白鷺在中國分布於東北的旅順和鴨綠江、山東青島、江蘇東海、沙衛山島、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島、西沙群島以及台灣等地。黃嘴白鷺曾經是南部沿海地區常見的夏候鳥,但隨著人為的干擾,棲息地的日漸縮小,黃嘴白鷺的數量也越來越少。1990和1992年,國際水禽研究局組織的亞洲隆冬水鳥調查表明,1992年在中國見到143只黃嘴白鷺,在東南亞見到448只,總計591只。

國外保護

cites瀕危等級:未列入,生效年代:1997iucn瀕危等級:瀕危,生效年代:1996

iucn瀕危等級:vu c1,生效年代:2003年國內保護

國家重點保護等級:二級,生效年代:1989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生效年代:1996致危因素

黃嘴白鷺在全世界迅速減少的原因:一是沿海灘塗養殖業的發展和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特別是對繁殖地及濕地的過度開墾和越冬地的海岸開發,使黃嘴白鷺的棲息地遭受嚴重的破壞;二是在黃嘴白鷺的繁殖產卵季節,趕海的漁民及外地遊客經常上島觀光和撿拾鳥卵,使黃嘴白鷺無法完成繁殖活動;三是19世紀末,人們採集、買賣黃嘴白鷺的絲狀羽毛,大量捕殺造成黃嘴白鷺的數量急劇減少,至今不能恢復元氣。

3樓:努力的佐佐

黃嘴白鷺屬於bai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黃嘴白鷺(學名:egretta eulophotes)是鸛形目鷺科的鳥類,中型涉禽。全長約體長46~65厘公尺,體重320~650克。

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體羽白色,雌雄羽色相似。虹膜淡黃色,腿黑色。

為候鳥,棲息於海岸峭壁樹叢、潮間帶、鹽田以及內陸的樹林、河岸、稻田,以魚、蝦和蛙等為食,有結群營巢、修建舊巢和與池鷺、夜鷺、牛背鷺混群共域繁殖的習性。過去分布廣泛,現已稀少,繁殖於遼東半島、山東及江蘇的沿海島嶼。目前已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

我國亦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二類保護動物。

中國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於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每年4月和11月進行春秋兩季的遷徙活動。

主要以各種小型魚類為食,也吃蝦、蟹、蝌蚪和水生昆蟲等動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邊、鹽田或水田地中邊走邊啄食,它的長嘴、長頸和長腿對於捕食水中的動物顯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時候,它輕輕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著水裡活動的小動物,然後突然地用長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將食物準確地啄到嘴裡。

有時也常佇立於水邊,伺機捕食過往的魚類。

形態特徵:

黃嘴白鷺也叫白老、唐白鷺等,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厘公尺,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

它披著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厘公尺,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

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在胸部、腰側和大腿的基部,還生有一種特殊的羽毛,成為粉,能不停地生長,先端不斷地破碎為粉粒狀,就像滑石粉一樣可以將黏附在體羽上的魚類黏液等汙物清除掉,起著清潔羽毛的作用。

冬季嘴變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黃色,眼先為黃綠色,腳也是黃綠色,背部、肩部和前頸的蓑狀飾羽也統統消失了。

生活習性:

黃嘴白鷺棲息於沿海島嶼、海岸、海灣、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澤地帶。單獨、成對或整合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

白天多飛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鹽田和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晚上則飛到近岸的山林裡休息。常一腳站立於水中,另一腳曲縮於腹下,頭縮至背上呈駝背狀,長時間呆立不動,行走時步履輕盈、穩健,顯得從容不迫。飛行時頭往**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

白鷺是幾級保護動物

4樓:ka咖啡

白鷺在我國是2級重點保護動物,是世界3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