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為什麼能夠迎頭趕上,中國製造真的逆襲德國了嗎?

時間 2022-11-08 23:06:09

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製造之所以能夠迎頭趕上,一方面是因為中國實行科教興國戰略,把科學技術作為重要的推動力,從而使中國在科技領域取得了驚人的突破。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實力,通過技術整合,發揮自己規模優勢,實現後來居上。

中國高速鐵路就是乙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國依靠自己獨一無二的鐵路市場,從日本、德國、法國等國家引進高速鐵路技術,在消化吸收基礎之上,形成自己的智財權體系。西方國家向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往往在關鍵領域實行技術封鎖,這就迫使中國不得不依靠自己的科研力量,在關鍵領域實行集體攻關並最終打破技術壟斷。

高速鐵路轉向架技術以及整合晶元技術,都是依靠中國技術人員刻苦攻關取得突破。中國高速鐵路商業執行速度達到每小時350公里,中國科技人員功不可沒。中國在高速鐵路建設方面取得的成就充分說明,中國製造要想走在世界前列,必須在科學技術領域快馬加鞭,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國製造跨越式發展。

近些年來,中國在量子通訊、特高壓輸變電、深海探測、大飛機製造、空間站建設等方面取得驚人成就。如果說德國在精細工業化時代獨占鰲頭,那麼,中國在資訊工業化時代已經占領制高點。雖然美國等一些國家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把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服務業作為自己的支柱產業。

但是,美國等一些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如果沒有強大的工業支撐,那麼,國家發展就會出現危機,因此,他們提出再工業化口號,試圖振興本國的製造業。

中國沒有盲目地東施效颦,沒有跨越工業化階段,過度發展服務業特別是消費型服務業,這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中國已經意識到金融業等服務業快速發展,有可能會導致整個國家經濟出現虛擬化現象,因此,中國始終強調金融必須為實體經濟服務。現在看來,中國在發展製造業方面已經找到了自己的突破口。

中國依靠科技創新,在資訊工業發展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只要中國充分利用自己的先進技術,盡快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那麼,中國在製造領域必然會長期處於世界先進地位。

2樓:莫奈萊茵

勞動力充足,**便宜,國家政策和科技支援,以及普通中國人對於金錢的渴望,迫使他們努力工作

3樓:

中國製造業應佔據全球的大份市場了,頂尖產品也逐漸有了中國製造的身影,相信大疆這樣的企業會越來越多

要完成中國製造由大變強的戰略任務,為什麼必須用工匠

4樓:匿名使用者

「工匠精神」的基本內涵包括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等方面的內容。

1、敬業。敬業是從業者基於對職業的敬畏和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認認真真、盡職盡責的職業精神狀態。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敬業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也是當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之一。

2、精益。精益就是精益求精,是從業者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精益求精,是指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求做得更好,「即使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

3、專注。專注就是內心篤定而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大國工匠」所必須具備的精神特質。從中外實踐經驗來看,工匠精神都意味著一種執著,即一種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與韌性。

4、創新。「工匠精神」強調執著、堅持、專注甚至是陶醉、痴迷,但絕不等同於因循守舊、拘泥一格的「匠氣」,其中包括著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內蘊。這意味著,工匠必須把「匠心」融入生產的每個環節,既要對職業有敬畏、對質量夠精準,又要富有追求突破、追求革新的創新活力。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優秀的職業道德文化,它的傳承和發展契合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與廣泛的社會意義。

「工匠精神」是中國製造前行的精神源泉。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儘管我們成了「世界工廠」,貼著「made in china」標籤的產品在世界隨處可見,大到汽車、電器製造,小到製筆、製鞋,國內許多產業的規模居於世界前列,但這裡面卻依然缺少真正中國創造的東西,甚至一些外國人將其等同於「山寨」產品。

這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的形象。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我國製造業大而不強,產品質量整體不高,背後的重要根源之一就是缺乏具備「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為實現中國從全球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跨越,2015年5月8日***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中國**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第乙個十年的行動綱領。

中國要迎頭趕上世界製造強國,成功實現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就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只有當敬業、精益、專注、創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生產、設計、經營的每乙個環節,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中國製造才能贏得未來。

中國製造真的逆襲德國了嗎?

5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被視為質量過硬代名詞的「德國製造」,百年前還是低劣貨的象徵;如今,「中國製造」也正在甩開山寨貨的帽子。本月,德國權威質量管理機構德國質量協會(dgq)和德國市場研究機構「innofact」公布的一項最新調查研究結果顯示, 儘管依然存在負面形象,但「中國製造」在德國受歡迎度比其名聲要好不少。這項調查顯示,八成德國人認為「中國製造」是「德國製造」的對手,僅有11%的德國的消費者拒絕中國產品。

目前,「中國製造」進入德國人的購物袋已成為常態。德國《質量管理雜誌》**10月10日公布了這項調查結果,其中54%的受訪者認為,來自中國的競爭者正加大步伐,將超越德國品牌和德國企業的創新能力。

「中國製造」哪些領域做得比較好?受訪者認為,最突出的是「數位化和資訊科技領域」。中國的電子產品特別受歡迎。

有50%的受訪者購買過中國品牌的智慧型手機、電腦或照相機,其中70%的人點贊。64%的人認為,中國在這一領域已超越德國。

其次受歡迎的「中國製造」產品是電動車領域。

此外,德國的廚房裡也越來越多地出現中國電器。有23%的受訪者已購買中國生產的廚房用具,超過一半的人表示願意購買。

德的報道稱,令人震驚的是,德國年輕一代對中國製造的認同感更高。在18至29歲的群體中,82%已是中國製造的消費者。

至於「德國製造」哪些領域比「中國製造」更出色,受訪者主要選出三個方面:一是德企在研發方面投入更多,成果更好;二是機械和裝置製造仍是「德國製造」的招牌行業;三是基礎設施方面。不過他們認為,在這些領域,中國正在縮小與德國的差距。

調查也顯示,儘管大多數德國人正在購買中國製造,但只有4%的受訪者對中國製造完全沒有負面印象。受訪者對中國製造的負面印象主要有:品牌聲譽欠缺(60%),質量有待提高(57%)和檢測認可缺乏(50%)。

報告稱,「中國製造」和「德國製造」未來都具有更大發展潛力,尤其是中國。約3/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製造」的質量20年後會更好,只有22%的人認為不會變。對於全球質量典範「德國製造」,51%的受訪者認為20年後質量仍會不斷優化,41%的人則認為會「原地不動」。

此外,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中國製造」的進步,「德國製造」也可在壓力下迸發出更大潛能。

「『中國製造2025』戰略已明確指出,中國製造將不再是廉價的大規模製造的商品,而是代表著創新和優質」,德國質量協會執行董事克里斯托夫·皮恩克斯說,毫無疑問,到2025年,中國經濟發展將給德國帶來挑戰。他認為,中國製造在德國有廣泛的客戶群說明,該計畫將取得成功。在中國製造的成長過程中,德國製造應更好與其合作,而不是相互對抗。

在這份調查報告發布之前,德國質量協會還委託科隆德國經濟研究所進行進行了一次名為「質量—德國製造」的調查,物件為1214家從規模和行業分布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德國工業和服務業企業。這是迄今相關主題規模最大的一次調查。

調查顯示,超過42%的德國企業認為,中國將在質量競賽中大幅趕超。大型企業對此感受尤為明顯:在員工人數超過250人的受訪企業中,超過56%的企業認為中國在今後20年內將在質量方面迎頭趕上。

只有3%的企業認為,「中國製造」的質量會下降。

20年前,「中國製造」還不是「德國製造」的競爭對手。如今,中國產品的質量在許多領域已經成為德國的最大競爭者,比如機械製造、高鐵等,中國手機、電視機生產也領先世界。

位於中國之後的是波蘭,超過1/3的德國企業(38%)認為,這個鄰國在20年後會在產品質量上獲得進步。印度和土耳其分列第三(35%)和第四(32%)。德國質量協會主席尤爾根·瓦爾維格認為,「這些經濟體正快速擺脫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策略,希望在質量領域有所作為。

中國、波蘭和印度等國家正在緊追德國」

德國企業對「德國製造」總體感覺良好。28%的受訪企業預計,德國企業今後20年內在質量上還會更上一層樓。超過43%的企業相信,德國將保持現有質量水平。

質量因素僅在出口業務方面就為德國企業創造數千億歐元的盈利。」

令人意外的是,德國企業沒有把西方企業作為重要競爭對手。受訪企業認為,西方同行在今後20年內生產質量最多原地踏步,甚至會不斷退步。調查結果顯示, 質量下降最快的前五個國家分別是:

義大利(24%)、法國(20%)、美國(15%)、俄羅斯(7%)、和土耳其(7%)。

彷彿是為了給德國德國質量協會增加註腳,觀察者網注意到,10月18日,德國風電巨頭企業森維安公司(senvion)與中國企業簽署了採購兆瓦級風力發電機的框架供貨合同,這是德國首次採購中國該型產品,也是中國首次批量打入歐盟市場,中國風電裝備在全球高階風電市場的新突破。拿下這個訂單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德國國內本身就有兩家世界級的風電裝置製造商西門子和艾維康。

根據雙方簽訂的框架協議,未來三年將向後者出口至少100臺3.7mw-144機型風力發電機,兩家公司將深度合作,中車株洲電機將提供森微安公司總需求50%的產品。

之所以德國巨頭企業選擇「中國製造」,原因就是高品質。森維安這次購買的風電發動機對噪音要求極高,而中車株洲電機的產品不僅是國內噪音控制技術最高的,也超過了全球行業標準。——能夠讓德國巨頭企業放棄本國產品採購「中國製造」,這說明了乙個問題,至少在該領域中國製造不遜色於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

德國**早就注意到「中國製造」的廉價形象已經成為歷史,而正朝著品牌創新、品質保障邁進。

去年7月,德國在一篇社評中,提到了蘋果在中國市場舒服日子的結束,並分析了其背後的內容。

文章表示,沒有品牌,**便宜,這曾經是中國商品的特點。這已經成為了歷史。"如今,品牌的創新、設計和打造成為了很多中國企業的首要目標。其中打前陣的是電子產品和電子商務企業。"

作者以華為為例,在5年的時間裡,該公司成長為了僅次於三星和蘋果的世界第三大手機製造商,而且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銷售業績走弱的情況下,仍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銷售業績同比25%的增長。

「這種崛起有三個原因:第一,質量。中國生產商如今有能力製造出高質量的產品了,國際品牌在這方面的優勢縮水。

在提供相同品質的產品方面,中國生產商做得越來越好,而這是吸引顧客的基本前提。……第二,錢。在過去幾年,這些公司在中國國內賺足了錢,來實現它們耗資巨大的廣告攻勢。

……第三,中國國內市場的疲軟。自從中國告別飛速增長以來,企業們開始扭轉方向。儘管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仍是乙個重要的銷售市場,但這些企業越來越意識到,必須更多著眼全球市場、保證長期增長。

很多都是以新興國家為切入點,而華為告訴人們,中國企業也可以在歐洲這樣的成熟市場上立足。」

作者在最後寫道,這些都給歐洲帶來了影響。「『中國製造』逐漸從廉價商標變為品質保障。電子產品和電子商務公司的成功只是乙個開始,消費品生產商可能緊隨其後。

歐洲企業必須要適應這一點。目前歐洲產品在中國還享有盛名,然而很快,如果想要跑贏中國的後起之秀,這些歐洲企業除了品牌響、***之外,還必須拿出更多的東西--既在中國,也在歐洲本土市場。」

查詢到,中國是德國最大的**夥伴和海外市場。德國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夥伴、第一大實際投資**地、第二大投資目的國。中德**額佔中國與歐盟**總額約三成,是中國與英、法、意三國**的總和。

特別是「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目前已明確了開展先進製造合作的12個重點領域。首條「工業4.

0」示範生產線在瀋陽落地,青島、蕪湖、揭陽、太倉等地的中德產業園區蓬勃發展,雙方在第五代移動通訊網路、智慧型製造、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創新研發合作方興未艾。

中國製造為什麼是山寨的代名詞

山寨產品體現了山寨文化,由物質昇華提煉出來的就是文化,文化對物質所包含的內涵進行詮釋,就是這種關係。在過去的幾年裡,雖然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了不少,但是出現了另外一種熱潮 山寨 熱。從山寨的手機開始,到現在連春晚都有所謂的山寨版,可謂層出不窮,讓人應接不暇。一種新的流行文化在大眾 和網路的推波助瀾...

誰知道中國為什麼製造航母那麼慢,中國造航母為什麼需要那麼久

長期以來,我們的潛艇製造技術不如西方,一是因為建國晚,工業基礎差,比西方起步晚了好幾十年 二是一直沒有實戰經驗。但是,我國是海洋大國,沒有航母,發展潛艇特別是核潛艇長期以來一直是我軍發展的重中之重。從建國至今,從仿製到研發,已經發展過好幾種型號的常規潛艇了,一級比一級先進。就核潛艇來說,目前第二代已...

為什麼說做強中國製造需要工業精神支撐?

網際網路加劇低價市場競爭,專注的企業死翹翹啊,還是假貨,劣質貨更有市場。做工業回報率太低,產業工人很多都只夠溫飽,還被人壓榨,大把的企業只想用年輕的廉價勞動力。這其中也包括海爾,格力,美的,之類的企業。產業工人在婚姻市場不受待見,下一代堪憂。還不如大幹快上全國搞房地產,把中國全境搞成香港的房價,讓後...

中國自己就能製造大飛機,為什麼還要和俄羅斯合作開發

製造大飛機,這是個系統工程,不是乙個國家可以輕鬆做到的。像美國波音 歐洲空客,都是多個企業 國家 合作完成的。中國才開始製造了c919,發動機是採購西方的 系統控制也是和西方企業合作完成,才走到這一步,難道就認為羽翼豐滿了?俄羅斯,前蘇聯時期有些大飛機的製造經驗,也有發動機製造能力,中國與其合作,也...

為什麼中國不設計製造類似於黑色蝙蝠外形無垂直尾翼的戰鬥機呢

問題的關鍵是 我國的電腦自動控制系統不夠先進。按照飛機的氣動原理,想要獲得平穩的飛行,飛機必須同時具備水平翼 副翼 尾翼 鴨翼等 和垂直翼 主要是垂直尾翼 只擁有水平翼的飛機是無法平穩飛行的。美國的b2之所以能夠平穩飛行並作出一些機動動作,仰仗的是其尖端的電腦控制的自動駕駛系統。換句話說,b2能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