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指標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財務指標存在問題及完善

時間 2022-09-20 07:16:30

1樓:匿名使用者

一、 假設前提存在的缺陷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和資產負債率是反映企業償債能力的主要指標,但這些指標是以企業清算為前提的,主要著眼於企業資產的賬面價值而忽視了企業的融資能力及企業因經營而增加的償債能力,或者說這些指標都是以一種靜態的眼光看企業的償債能力的。另外,在速動比率指標的計算中假設企業的應付賬款的償債能力比存貨的償債能力強,有時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有些應付賬款需要幾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有些甚至根本不能收回。

二、 指標的定義缺乏統一性

許多財務指標本身並不能說明什麼問題,例如,某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為10%,或者某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1000萬元,這些指標並不能說明企業的什麼問題,而只有通過與別的企業比較(橫向比較)或和自己的歷史情況進行比較(縱向比較)才能反映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或者經營狀況。也就是說財務指標必須具有很強的可比性,而可比性的前提指標的定義必須統一。例如,主營業務利潤率是用利潤除以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得到的,而企業的利潤至少有主營業務利潤、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淨利潤等形式,到底應該採用哪種利潤卻並未有統一的界定,這使得主營業務利潤率缺乏統一性。

三、 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被割裂

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各有優劣,而在實踐在,財務分析往往將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割裂開業,並過分重視相對指標而忽視絕對指標。而實際上,有些絕對指標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主營業務收入淨額、淨資產、淨利潤等指標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主營業務收入淨額可以分析乙個企業的銷售規模,淨資產可以反映該企業的資產規模,淨利潤可以反映該企業的獲利能力。

這些問題對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最好將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結合起來,更加全面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如果我們只知道某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為30%,就不能對該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經營規模有很深的了解,但如果同時知道了該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000萬元時,就會對該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經營規模有了比較具體的了解。

四、 財務指標沒有反映其內容結構

財務指標是由各種數字表達的,但這些數字往往只是反映了該企業有關專案的表面現象,對於數字背後的真實情況是很難知道。例如:應收賬款這一常指標,在報表中告訴我們的只是乙個總數,到底有多少是剛剛發生的,有多少已經逾期,更重要的是有多少是難以收回的,企業外的人是無從知道的,而這些對於分析該企業的應收賬款的質量具有重要的影響。

五、 財務指標容易被內部人控制

由於目前會計制度採取權責發生制的基本原則,內部人可以利用這一制度虛構某些交易與事項,從而達到內部人希望達到的財務資料,於是各種操縱財務指標的現象便應運而生了。在我國目前上市公司中嚴重地存在這種現象,幾乎使人們喪失了對**市場的信心。

從以上可以看到,財務指標在反映企業財務狀況時所存在的種種缺陷,要求財務分析者在進行財務分析時應該考慮到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獲得企業真實的財務資訊。對於投資者來說,通過企業的有關財務指標獲得上市公司真實的財務資訊就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應該採取措施,對上市公司的財務資訊披露進行規範:

1. 在進行財務分析時,不僅應該從靜態的角度看問題,更應該從動態的眼光對企業的發展狀況進行分析;

2. 在利用財務指標進行財務分析時,應該將近三年的財務資料結合起來,一方面注意有關資料的勾稽關係,另一方面注意產生不正常變化的指標,重點對這些指標進行分析;

3. 對財務指標進行統一的定義,只有計算口徑一致,對比分析才有意義;

4. 對特別重要的財務指標進行重點分析,並盡可能採用多種方法驗證其真實性;

5. 注意將絕對指標和相對指標結合起來分析;

6. 注意該企業在無形資產方面的投入情況,分析該企業的發展潛力;

7. 從會計法規的角度,對上市公司的財務資訊披露進行嚴格規定,防止內部人對財務資料的人為操縱,特別是對於關聯交易的有關資訊應該及時而準確的披露。

參考資料

2樓:我才是無名小將

財務分析的物件是企業財務活動包括資金的籌集、投放、耗費、**、分配等。進行財務分析可以認識企業活動的特點,評價其業績,發現其問題。在企業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財務分析也並不是完美,它也有它的侷限性。

1、資料**的侷限性:

(1)報表資料的時效性問題;

(2)報表資料的真實性問題;

(3)報表資料的可靠性問題;

(4)報表資料的可比性問題;

(5)報表資料的完整性問題。

2、財務分析方法的侷限性:

對於比率分析法來說,比率分析是針對單個指標進行分析,綜合程度較低,在某些情況下無法得出令人滿意的結論;比率指標的計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歷史資料為基礎的財務報表之上的,這使比率指標提供的資訊與決策之間的相關性大打折扣。對於因素分析法來說,在計算各因素對綜合經濟指標的影響額時,主觀假定各因素的變化順序而且規定每次只有乙個因素發生變化,這些假定往往與事實不符。並且,無論何種分析法均是對過去經濟事項的反映。

隨著環境的變化,這些比較標準也會發生變化。而在分析時,分析者往往只注重資料的比較,而忽略經營環境的變化,這樣得出的分析結論也是不全面的。

3、財務分析指標的侷限性:

(1)財務指標體系不嚴密;

(2)財務指標所反映的情況具有相對性;

(3)財務指標的評價標準不統一;

(4)財務指標的計算口徑不一致;

綜合上述內容,採用財務分析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資料**的侷限性;財務分析方法的侷限性;財務分析指標的侷限性。所以,財務分析人員在利用財務報表時,對財務報表本身也要有乙個理解和淨化的過程。

財務指標存在問題及完善

3樓:匿名使用者

現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改進設想

徐光華財務評價也稱財務分析,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財務分析,可以分析過去,評價現在和**未來,為財務**和決策提供重要的依據。為了能客觀地、準確地剖析企業的財務狀況,為**和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現代企業財務分析必須建立一整套科學、合理的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達到財務評價的預期目的。

一、現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國企業現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採用的是財政部於是1995年頒布的企業經濟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包括十個指標。具體如下:

(1)銷售利潤率=利潤總額÷產品銷售淨額

(2)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3)資本收益率=利潤淨額÷實收資本

(4)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5)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6)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

(7)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淨額÷平均應收賬款餘額

(8)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

(9)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10)社會積累率=上交國家財政總額÷企業社會貢獻總額

同時將上述指標分成四類:1~4項為獲利能力指標,5~6項為償債能力指標7~8項為營運能力指標,9~10項為社會貢獻能力指標。

這一指標體系,在當時還是比較完整合理的,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不斷完善,企業所有制性質的多元化和企業經濟活動的複雜化,該指標體系已不能完全適應經濟形勢的迅速發展需要,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歸納為以下幾點:

1、指標體系不完整,已不能全面剖析企業財務狀況。該指標體系由四部分指標組成,即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社會貢獻能力。而在如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的成長性,即成長能力,也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乙個重要方面,如果是股份公司,則企業的市場價值,同樣是投資者與經營者所共同關心的問題。

因此,該指標體系原有的四個方面的指標,雖然可以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分析評價企業獲利能力、償債能力、營運能力(資產管理能力和社會貢獻能力,但對人們普遍關心的成長能力和市場價值卻忽視了。因此,就完整的分析指標體系而言,現行指標體系缺乏完整性,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補充。

2、指標設定不合理。在獲利能力指標中,現行指標體系由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報酬率、資本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構成,對考核企業獲利能力十分重要的淨資產收益率(即權益報酬率或主權資本淨利率)卻沒有被列入其中,而資本保值增值率列入企業成長能力更為合適。

此外,償債能力方面,已獲利息倍數,也沒有被列入。營運能力方面,資產周

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也未被列入。因此,現行指標體系顯現出許多問題。就完整的分析指標體系而言,現行指標體系缺乏完整性,有必要作進一步的補充。

3、指標計算不科學、不合理。在現行指標體系十個指標中,有些指標的計算明顯存在不科學之處,如銷售利潤率的計算。從現行損益表來看,企業的利潤可以分為五個層次:

商品銷售毛利、商品經營利潤、利潤總額、利潤淨額。其中利潤總額或利潤淨額包含著非銷售利潤因素,所以能夠更直接反映銷售獲得能力的指標是毛利率、經營利潤率和營業利潤率,由於商品產品銷售業務是企業的主營業務活動,因此,經營利潤數額、水平的高低對企業的總體獲利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同時通過考察經營利潤佔整個利潤總額比重的公升降,可以發現企業經營理財狀況的穩定性、面臨的危險或可能出現的轉機跡象。

因此,經營利潤率應是銷售利潤率的主要指標。

4、指標設定沒有考慮企業所有制性質。現行指標體系各項指標的設定均是針對非股份制企業的。隨著股份制這一被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企業組織形式在我國的迅速推開,相應的財務評價指標也必須及時設定,以利於科學合理、客觀公正地評價各型別企業的財務狀況。

二、改進財務評價指標體系的設想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現行財務評價指標體系,提出以下幾點改進設想:

1、調整完善指標體系結構。由於現行指標體系不完整和構成不合理,因此根據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並結合國際慣例,可對現行指標體系作如下調整:

(1)在現行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獲利能力和社會貢獻能力的基礎上,增設企業成長能力指標。具體可包括淨利增長率、人均淨利增長率計算公式為:

淨利增長率= [本期淨利額-上期(或上年同期淨利額]÷上期(或上年同期)淨利額

人均淨利增長率= [本期人均淨利額-上期(或上年同期)人均淨利額]÷ 上期(或上年同期)人均淨利額

同時,將原獲利能力中的「資本保值增值率」調整納入企業成長能力。

(2)在以上基礎上,針對股份制企業財務評價的客觀需要,增設企業市場價值比率。具體可包括市盈率和每股淨資產。

市盈率=每**價÷ 每股淨利潤

每股淨資產= 淨資產÷ 流通股數

3)調整獲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各部分指標的構成。將獲利能力中的資本保值增值率納入成長能力,增設淨資產收益率(即主權資本淨利率或權益報酬率)和每股淨利潤。計算公式為:

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淨資產

每股淨利潤淨利額÷流通股數

每股淨利潤是考核股份制企業的資本收益能力的指標,它與非股份制企業的資本收益率是等效的。

償債能力部分增設已獲利息倍數,計算公式為:

已獲利息倍數=息稅前利潤 ÷利息費用

營運能力部分增設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計算公式為:

資產周轉率= 銷售收入淨額÷平均資產總額

流動資產周轉率=銷售收入淨額÷平均流動資產占用額

(2)統一指標計算方法。為了客觀地評價企業財務狀況,也為了能在不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各項指標的計算必須統一,而其統一標準應以能客觀反映和充分說明該項指標的含義,整個指標體系除上述已寫出公式的指標以外,其它指標的計算公式可統一如下:

銷售經營利潤率=經營利潤額÷產品銷售淨額

總資產報酬率=息稅前利潤額÷平均資產總額

實收資本利潤率=利潤淨額÷實收資本

資產負債率= 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淨額÷平均應收賬款餘額

存貨周轉率=產品銷售成本÷平均存貨成本

社會貢獻率=企業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

社會積累率=企業上交財政收入總額÷社會貢獻總額

資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權益總額÷期初所有者權益總額

因此,整個財務評價指標體系可歸納為六類十九個指標,列表如下:

類 別 指 標

銷售經營利潤率

獲利能力 總資產報酬率

資本利潤率或每股淨利潤

淨資產收益率

已獲利息倍數

資產負債率

償債能力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

資產周轉率

營運能力 流動資產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

淨利增長率

成長能力 人均淨利增長率

資本保值增值率

市盈率市場價值比率 每股淨資產

社會貢獻率

社會貢獻能力 社會積累率

財務管理問題,當前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哪些

營業現金流量是指投資專案投入使用後,其壽命週期內由於生產經營而帶來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數量。其計算公式有二 1 營業現金流量 營業收入 付現成本 2 營業現金流量 息稅後利潤 折舊 如按照第乙個公式計算,付現成本包括要在利潤中扣減的營業稅費 所得稅,也就是廣義的概念,狹義付現成本概念僅指需要用現金支付...

財務管理的問題,求解,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方案一現值150萬元 方案二現值 20 20 p a,10 9 20 20 5.7590 135.18萬元 方案三現值 25 p a,10 10 p f,10 3 25 6.1446 0.7513 115.41萬元,屬於遞延年金 選擇 方案三 第一種方案現值 150萬元 第二種方案現值 20 p a...

財務評價中的清償能力分析指標的內容有哪些

專案清償能力指標 主要計算資產負債率 借款償還期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等。1 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 營運資本 流動比率 速動比率 現金比率 現金流量比率。2 長期償債能力的比率 資產負債率 產權比率 權益乘數 長期資本負債率 利息保障倍數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現金流量債務比。1 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 營...

財務會計的問題,你在學習財務會計中存在那些問題或困惑

1 壞賬準備是指企業的應收款項 含應收賬款 其他應收款等 計提的,是備抵賬戶。企業對壞賬損失的核算,採用備抵法。在備抵法下,企業每期末要估計壞賬損失,設定 壞賬準備 賬戶。備抵法是指採用一定的方法按期 至少每年末 估計壞賬損失,提取壞賬準備並轉作當期費用。實際發生壞賬時,直接衝減已計提壞賬準備,同時...

財務報表的資訊質量要求有哪些,財務報表的資訊質量要求?

會計資訊質量要求是對企業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質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財務報告中所提供會計資訊對投資者等使用者決策有用應具備的基本特徵,根據基本準則規定,它包括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實質重於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和及時性等.其中,可靠性,相關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會計資訊的首要質量要求,是企...